迎评促建大家谈⼁杨晓东:深耕空天特色,培育新时代航空强国栋梁

作者: 时间:2025-04-27 点击数:

审核评估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更是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航空宇航学院院长杨晓东表示,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航空强国战略为核心,依托飞行器制造气动设计复合材料优势学科,构建“空天特色+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自2025年审核评估启动以来,学院领导班子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标“五个度”评估要求(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全面梳理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科研转化等环节,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强”的闭环机制。

迎评行动:聚焦三大核心工程

1. 坚持课程思政与教学规范双轮驱动。

学院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要求课堂教学融入“航空报国精神”“工匠文化”等元素,开发“航空产业升级中的家国情怀”等特色案例;强化课堂纪律管理,通过“无手机课堂”、“教材随堂检查”等举措提升学风。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学科,围绕国防需求和区域经济,构建研究应用型学院,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2. 教学资源与科研平台协同升级

航空宇航学院设有专业教学实验室27个,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航空推进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坚持教学平台与科研平台结合,开展“一院一赛”与“一系一赛”相结合的学生竞赛活动,学院先后组织承办和参与“全国3D创新设计大赛”、““创新杯”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国省级奖项200余项;并联合沈飞集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开展无人机装配、气动优化等横向课题。

3. 质量保障与自评整改深度融合

学院建立“教学材料三级核查机制”(教师自查-系部互查-学院督查),累计整改教学档案问题100余项;发布《航空宇航学院自评报告》,突出“空天特色学科群”建设成果,获校督导组“逻辑严谨、数据扎实”的高度评价。

特色成果:空天报国的硬核答卷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科研转化率大幅提高。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等国家级研发项目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学院始终坚持深耕学风主阵地,打好励学成才协同保卫战,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口型人才,为中国航发、航天科工等企业输送技术骨干200余人。近日,学院2011届毕业生王杰入选“神二十”乘组,执行神州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赴太空“出差”,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学生团队获全国飞行器设计大赛金奖等荣誉,学生经过专业培养,科技成果丰硕,学院就业率可观。

行动号召:全员参与,争创一流

学院教学管理任重而道远,学院教学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发展须自上而下,牢牢抓住每一环节。对于学院的未来发展,杨晓东院长号召全院师生:教师应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确保每门课程“有特色、有案例、有数据”; 学生应积极参与评估知识学习,展现空天学子“严谨、创新、担当”的精神风貌; 最终做到全员以“空天报国”为引领,共同书写航空宇航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航空宇航学院以航空、航天为特色,未来学院的发展将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航空航天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交叉融合、开放协同”为理念,以“空天报国”为使命,共建航空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教学评估质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