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建设工作,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实现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以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赋能专业建设新的思考,全面推进工程教育先进理念,学校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张晓华教授于6月4日莅校在图书馆国内报告厅进行《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和《复杂工程问题与创新人才培养》两场专题学术报告。校长孙小平,副校长林峰,教学单位院长、教学副院长,专业骨干教师,基础课教师,教学质量与评估处、教务处全体人员近500人次参加会议。同时,学校邀请沈阳工程学院佟刚校长、教务长兼教务处长栾好利及相关学院骨干教师参加了报告会。《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报告会由孙小平校长主持,《复杂工程问题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告会由林峰副校长主持。
在《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报告中,张晓华教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和工程认证的经验,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认证标准、课程思政落实和课程思政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彩讲解。他指出,专业认证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立德树人”导向;课程思政是教师的天职,必须做到行为示范、言传身教、引领向上;教师要为毕业要求的达成承担责任,明晰所授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作用,进而进行教学模式改进。
在《复杂工程问题与创新人才培养》报告中,张晓华教授对十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了回顾,聚焦以目标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复杂工程问题与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同时分享了对一流专业与新工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包括“课程体系+师资”、专业特色、“创新型人才”、思维方式的养成、高校的质量文化、工程师品格,等等。
孙小平校长代表学校对张晓华教授的报告表示由衷感谢。他指出,张老师的报告既高屋建瓴,又切合实际,对我们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认证体系、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激发教师潜能,开发更多“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的优质课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专业建设是学校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做强一流本科必须建设一流的专业,课程思政是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项重要考察指标。他要求与会的学院中层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以本次报告会为契机,认真研究课程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合点、相似性和相容性,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相融合,在工程认证工作推进中把握主线、守住底线,建立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工作体系,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实落细落地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打造沈航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林峰副校长指出,工程教育具有工程和教育的双重属性,现代工程自身的整体系统性、技术复杂性、集成创新性、学科交叉性、协调建构性和社会关联性等特点,对未来工程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的核心能力,也是《华盛顿协议》对本科工程教育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张晓华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案例鲜活、内涵丰富、逻辑严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合实践性,对于我们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优化、课程体系的重构以及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等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指导。他要求各单位通过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张老师的两个报告,所有教师都必须更新观念,参与到工程教育认证和专业建设中来,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规划和实施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把课程思政问题落实好,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好,打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张晓华,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电气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党委书记;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各1项,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已发表学术论120余篇;获辽宁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编著《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第4版)等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总发行量10万余册;目前主要在“智能机器人与机电系统运动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等领域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