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院长直通车】杨天华:以审核评估为抓手,坚持“四个回归”,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 时间:2019-07-31 点击数:

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有效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下半年,学校将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学校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列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本科人才培养基础地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本科专业优质资源的建设、坚持本科人才培养政策导向”等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落地执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各二级学院领导亲自挂帅,全面动员、全面参与、全面配合,积极做好各单位的评建工作。为此,党委宣传部和教学质量与评估处联合策划推出沈航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院长直通车系列访谈,通过院领导的系列访谈,报导各单位审核评估自评自建的进程和动态,凝练各单位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分享各单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做法。今天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邀请到的是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杨天华教授。

能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师33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高达92%。其中双聘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获国家友谊奖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五一奖章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3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沈阳市优秀专家1人,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中国环境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青年科技奖3人次,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5人次,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4人次,沈阳市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沈阳市青年教学标兵1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和“环境增值能源”研发团队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承担国际合作、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及其它横向课题1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863、973、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及欧盟第七框架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件。学院科研工作围绕国家能源和环保行业的重大需求,在固体废物能源化利用及污染控制、生物质能高值化利用、污泥干化焚烧及磷资源高效清洁回收、洁净煤燃烧、热力循环理论与系统仿真、气液两相流、重型燃气轮机基础研究、航改燃气轮机设计和关键技术开发、低污染燃烧室冷却技术、高温叶片流动传热基础以及气动和冷却结构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奖励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1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采访内容:

记者:如何理解2019年度我校本科专业教学审核评估?

答:首先我们要清楚,本科教学评估大致可分为3类:即认证评估、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认证评估属于“达标”性评估,水平评估属于“优选”性评估,审核评估属于“自律”型评估,主要依据学校自主设定的目标进行评判,“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通过评估范围明确要审核的内容,但不规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论只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不分等级。

其次我们要认清从合格评估到审核评估,再到专业认证与评估是一个从外延到内涵、从宏观到微观、从被动到主动、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从单一价值判断到多元价值判断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我们不能片面的、孤立的去看每一次评估,更不能用静止的、已有的经验去组织不同的评建工作。虽然人才培养质量是贯穿三次评估的根本主线,但是从合格评估到审核评估,再到专业认证与评估,每次评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合格评估考察重点是办学条件和教学规范,审核评估考察重点是学校的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专业评估重点考察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审核评估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审核评估的评建工作,将会进入学校乃至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深水区,转变将成为这个阶段的改革关键点。学校的发展方式是否由外延发展转到内涵建设?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理念、工作重心、工作作风是否真正转变到服务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上?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工作重心,是否由学校转变到学生?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态度是否转变到教学中心上?学生学习是否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科知识为主转变到知识应用和能力提升上?这些转变将是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的重点,考察学校和专业在思想认识上是否真“转”过来了,考察工作作风上、行动上是否切实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思想认识的提高,工作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充分调动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记者:能源与环境学院是如何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

答:按照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安排,我校将于2019年下半年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9月16日,学校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我校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10月12日,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全院动员大会,学院全体教师领会学校精神,按照学校要求和学院部署两级领导迅速开展准备工作,成立了以院长和书记为组长的“能源与环境学院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小组”,按照学校部署学院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责任明确到人,细化分工,各司其职,人人肩上扛指标、人人肩上扛任务。坚决贯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以“一个中心理念”带动“四大投入”持续增加,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实现。紧紧围绕学校党代会、教代会、本科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突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院通过党政联席会、学术委员会、本科教学委员会等形式,指导与本科教学相关的工作,特别是构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教学奖励、教学成果申报、教改项目检查、专业教学研讨等运行体制,保障了教学工作有效运行。

除此之外为做好本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审核评估工作,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有关事项。研究决定执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周例会制度,同时利用学院QQ群、微信等媒体积极宣传审核评估工作基本知识,确保学院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审核评估工作。

记者:审核评估背景下应用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答: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在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审核性评估背景下,通过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保障作用。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人才,强调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的有效途径,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基本掌握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能源与环境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两个专业2015年被辽宁省确定为应用技术转型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年被确定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总结多年实践教学运行经验,能源与环境学院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如下:1)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课程、实践方式、考核标准及评价方式等内容,通过质量标准的制定对实践教学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教学、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专业实训、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包括准备、过程指导、总结考核。专业实习质量标准包括实习准备、实习指导、学生实习、实习总结。毕业设计工作质量标准有计划准备、设计过程、设计成果、毕业设计答辩、总结与归档。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师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能源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比重较大,他们拥有高学历,学院鼓励其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鼓励其从事横向课题的研究,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学院近几年从企业聘用高职称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师队伍中,切实调动实践指导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落到实处。3)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了根据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学院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总体督促检查外,学院督导则是加强专业研究,参与实践教学标准的制定,从专业层面给予指导。同时在管理规定中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料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完善,真正发挥质量管理的引导作用,并就制定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进行测评,实现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完善。4)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中注重将实践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由教师代表组成实践质量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内容包括实践内容、能力等方面,做到科学化、规范化。

应用转型专业的建设受到省内高校的关注,沈阳工程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营口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就转型专业建设、实验实训环节设置、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与管理服务于学生等工作进行调研,学院的转型专业建设成果受到教育同仁的肯定。

记者:能源与环境学院提出的基于“科研训练、寓教于研、突出实践”的培养模式是什么?有何成效?

答:能源与环境学院紧密结合节能环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强化协同培养与需求、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校内与社会资源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科研训练、寓教于研、突出实践”的培养模式理念,得到了各级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寓教于研机制助力‘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支持(2016年);“地方高校基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寓教于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省级教改项目支持(2012年);“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基于优势科研资源的“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探索与实践” 获得省级教改项目支持(2016年);“能源类专业实践教育基地模式改革与实践”和“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教改支持(2015和2017)。

基于“科研训练、寓教于研、突出实践”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转型发展的要求。秉承能源与环境学院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理念,逐步凝练本专业的创新教育理念,即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侧重科研基础训练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兼顾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学院提出了4模式、4平台、4层次的“444”创新育人体系。构建了4种实践教学模式: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模式、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模式、项目化管理模式;搭建了4个平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践基地、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培养4层次能力:基本技能层次、综合素质层次、研究能力层次、创新能力层次。全面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基本科研素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利用已有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系统优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将部分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素养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学院的基于“科研训练、寓教于研、突出实践”的培养模式执行已有7年的改革经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总数近百项,据统计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人次比例达60%以上。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省级期刊3篇。学生申请专利13项,授权7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7篇,申请校级教改项目12项。这一改革创新成果,居于省内创新教育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研究成果获得省级教改成果三等奖(2018年)。同时学院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学生实验分析与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学院分析测试实验中心申请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资质的标准化基础实验室,除了满足校内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需求的分析测试以外,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

通过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与学生科技竞赛的结合,创造学科交叉的氛围和突破专业的局限;通过科研训练计划,弥补大创项目受益学生数量不足的缺陷,提升学生的科研意识,学生保持高考研率;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增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效应。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教学评估质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