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有效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下半年,我校将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学校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列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本科人才培养基础地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本科专业优质资源的建设、坚持本科人才培养政策导向”等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落地执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各二级学院领导亲自挂帅,全面动员、全面参与、全面配合,积极做好各单位的评建工作。为此,党委宣传部和教学质量与评估处联合策划推出沈航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院长直通车系列访谈,通过院领导的系列访谈,报导各单位审核评估自评自建的进程和动态,凝练各单位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分享各单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做法。今天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院长直通车邀请到的是计算机学院院长范纯龙教授。
计算机学院源自我校最早设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27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共计1452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软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着42年办学历史,并且已经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辽宁省首批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局首批国防特色学科,也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拥有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五个,有协同翻译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工程中心。
学院的学术氛围浓郁,人才培养卓越,近5年,累计科研经费合同额近6000万元,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奖励5项,学生考研率和平均就业工资累创新高。
采访内容
记者:在开展的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计算机学院着重推动了哪些工作?
答:审核评估涵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重点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五个度”进行审核,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计算机学院深入落实和贯彻学校全面推进的审核评估工作,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重点开展了三方面改革和建设工作:(1)以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推动学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2)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更新和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精细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高效可行范式;(3)以信息技术和数据智能为抓手,开展智慧教学和智慧学院建设,探索教育角色的数字画像研究,实现教育过程的精确度量和科学评价。
记者:这几方面工作比较宽泛,能详细说说嘛?如我们学院推进工程认证的情况?
答:2005年,我国开始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2009年,正式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直到2016年中国才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计算机学院从2012年学校倡导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革以来,就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了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为此,学院在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总目标下,在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指导下,凝练出“全面重基础、遵规善实践、踏实有担当”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将学生层次、沈航精神、专业特色有机的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并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要求,重构了专业的培养方案、健全了基于OBE理念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具备毕业要求达成的校内外综合评价能力和培养目标达成的毕业生跟踪反馈能力,实现了用高质量教育教学数据推动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正式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的其他专业也已经按照认证体系进行改革并运行良好,认证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大大促进了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记者:您刚才提到计算机学院在探索精细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新范式,能详细解释说明一下吗?
答:让学生真正走到舞台的中央,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需要众多管理和改革细节支撑的新课题,尤其是在生师比等教育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将是一项有着巨大挑战的系统工程。
为此,培养体系必须具有对学生各学习环节状态、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准确度量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坚持推动形成性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目前,已经实现约1/2专业课知识点级的考核管理和度量评价,建立了教务、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学习状态持续反馈机制,这种以细粒度、可度量的连续考核为中心的形成性培养模式正在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另外,教师理念也逐步从简单重复的教学转变为自主创新的教研,学生观念逐步从课堂应付和突击复习转变为持续进步。
另外,随着对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提升,学院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理想已经逐渐具有了现实基础。学院正根据改革经验,深化“精益管理”,推动服务型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如正在开展的面向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工程案例集”建设、“贯穿式”课程群建设和“探究式”个性学习研究等,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探索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培养。
记者:做为计算机学院的院长,您怎样看待信息技术对审核评估、人才培养等教育问题的影响?
答: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新一次技术革命的大潮,处在今天的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它创造了让我们勇立潮头的时代契机,更赋予了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方法。计算机学院已经建立了各类信息化系统16个,积累教育教学数据资源近2TB,为审核评估、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如审核评估中形成性评价课程的证明信息,全部在信息系统中留存,学院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更是以这些信息系统为依托才能有效展开。
在我们看来,教育必将走向终身教育、走向智能教育,更远的未来,每个人都将获得伴随其成长的虚拟教育空间,满足高效、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需求,走向虚拟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梦想。因此,学院利用积累了近十年的教学数据和学校部门数据,积极开展教育角色的数字画像研究,为师生提供知识体系、成长历程等多维度的数字画像能力;研发培养过程预警、认证体系管理等软件系统,并着手实施百科式课程资源和虚拟“金课”工程。
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不但是改革的战术,更是发展的战略”,因此,我们将坚定不移的长期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智慧教学和智慧学院的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