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院长直通车系列访谈报道】张庆新:夯实本科教学​基础性地位以专业认证促进质量提升

作者: 时间:2019-07-26 点击数:

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有效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下半年,学校将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学校把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列为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本科人才培养基础地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本科专业优质资源的建设、坚持本科人才培养政策导向”等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和落地执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各二级学院领导亲自挂帅,全面动员、全面参与、全面配合,积极做好各单位的评建工作。为此,党委宣传部和教学质量与评估处联合策划推出沈航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院长直通车系列访谈,通过院领导的系列访谈,报导各单位审核评估自评自建的进程和动态,凝练各单位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分享各单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做法。自动化学院院长张庆新教授受邀本次访谈。

 自动化学院现有教职工59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45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已经通过工程认证,测控专业正在为迎接认证专家进校做准备,探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三个专业均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学院现有辽宁省飞行器测试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和辽宁省先进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和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授予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获批国防特色学科,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教风学风踏实,连续两年考研率达到33%以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科技活动取得很好的成绩。

 访谈内容:

 记者:在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学院如何围绕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答:新工科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改革,不仅需要创新一批新专业,更需要通过工程专业的继承创新、交叉融合与协调共享,将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渗透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着重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自动化学院结合学校正在全面推进的审核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过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研究了下一步学院的发展规划和突破口。并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主要抓手,深入思考制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问题,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本科审核评估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记者:具体的做法和值得推广的经验是什么?

 答:具体的做法首先是转变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改革理念是办学的灵魂。教育理念是影响和制约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要让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都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改革才变得有意义,有成效。为此,学院采取“教师走出去,专家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全员教育理念研讨,把基于OBE(产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切实有效地落实到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连续多年引导教师开展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推动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并完善了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是凝练专业优势,实施特色办学特色是生存的保障。自动化学院三个专业的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自动化和测控两个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探测专业2008年招生,若要将这三个专业目录中存在历史悠久的专业办好,唯一的途径就是特色求生存。为此,学院多次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进行讨论,提出“特色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思想。

 第三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是前提。根据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学院在经过深入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整合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持续改进机制。

最后分解指标体系,确保工作落实。指标体系是基础,任务落实是保障。学院为了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和审核评估工作有效落实,多次组织核心人员研究、分解指标体系,反复讨论,深刻理解指标内涵。学院根据不同的指标,制定了具体工作实施计划,设计工作节点,细化任务,任务到人,分工协作,确保了工作的有效落实。

 记者:能否谈一谈自动化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如何构建的。

 答:首先,通过反向设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抓住“以生为本”这一核心培养目标,以行业和岗位要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课程群与“微专业”为单元,依托产教融合,企事业单位参与,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对学生由“输入-输出”的全过程指导。

 其次,依据新工科理念,重构人才培养新体系。要将新工科的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新工科的新并非一定是开设新专业,更要落实在教学内容的更新,而课程设置及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新知识结构的构建包括课程的增减、内容的优化,通过设置个性化与专业拓展课程群、重构灵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与跨院系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的设置、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开发等一并纳入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增强专业核心知识的教学、增强实践训练课程的比重、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以产出为导向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师资队伍和教学平台建设是否适应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答:教师的眼界影响学生的视野,教师对新科技的洞察力决定授课质量。自动化学院现有师资力量能够满足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欠缺,专任教师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引进的,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新工科教育的要求,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为此,学院充分利用学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等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教师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选送教师到企事业进行锻炼,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改革,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课程,搭建联合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平台,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我们的经验是,要想把本科教学工作做好,赢在责任心,胜在执行力。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教学评估质量处